《相遇导师在森林———泰国森林僧传承的开示、著作及采访集》一书日前在坊间流通,书里记载了南传修行人的动人修行风范……
【修习心的宁静与平和】
开示: 隆浦利(Luangpu Lee)1995年于红崖山乌隆府普帕铃(节录)
1.我鼓励你们尽量修习心的宁静与平和。不要让心受漂亮的意象阻碍。不是只顾着吃饭睡觉、像麻雀般叽叽喳喳地应酬。作务完毕,除非有特别的理由,立刻回去禅修。一旦达到心的根本,心会光明。时下寺院没有进行任何工程,你们唯一的工作就是修行。
修行时加紧用功。把这些劝告听进去,思维我所说的。
2.佛陀教导僧众要把自己推到极限,锻炼自己,挫败你的烦恼。看自己的心,有什么生起来?这样观察带来智慧。假使要观察一个主题,确保你的心已经平静了才修。心不平静的话不要观察,不平静你无法有效地观察。
心的平静能征服世间一切。没有宁静,就不会有胜利。如果不修行,那你只是跟随着自己的影子在玩,不管去哪儿,都在欺骗和愚弄自己。假如不理解影子的伎俩,你就捉不到它。你必须这样解决困难。
一旦你明白过程,困难就一个接一个地解决———就好像小孩子厌倦了一个玩具要另找新的一个,事情就是如此。当觉知跟得上你所面对的一切时,自然就会放下。
身念住也是一样。佛陀用四念住作为他的战场,在这身体中观察。事实上,它们全部是一个。当然你也可以分开它们,拿对你有用的来观察,选择适合的武器。我所要求的仅是你们诚心和坚定的去做。
你可以在一夜间成就,坐通宵,你会稳定地立足于佛法之中。可是你们的努力,就只是睡了又睡。如果你说你要知道,那么努力通宵达旦地修行。法自然会生起。一旦见到这个,你就不再对障碍关注。我不是在开玩笑!
面对你自己,一颗心要见法;另一颗心要逃跑。心里没有恐惧,那就不必出外去找老虎。以前阿姜转
住在汶洞住时,一次在发高烧中听到老虎咆哮。他身体太弱了,无法走路,结果他循咆哮声爬着去找老虎。你们在这里的,全部都怕死,还没有超越死亡。问题只争
来早与来迟吧了,还有什么比死更真实的?即使是没有人杀害我们仍然会死去。
不管你观察什么,不断修行直到你证得心的根本为止,直到它突破,彻底的通过———就好像用铁锤锤錾子打洞一般。你不坚持到底,錾子就无法穿透。你没有真正严肃、真诚地观察,就会打回原形,和还未修行之前一样,没有深刻的觉醒。
3.每天反省:“修行平静吗?……是什么原因会这样呢?”每一天都可能不一样。每一行为都这样做。导师只能指出道路,工夫看你们自己。
现在的食物太丰富了。早年,通常都很少食物或只有白饭,这对修行很好,是坐禅时苦受少的原因,身体轻盈,不会昏睡。
4.学习安居日仪式的念诵,直到牢牢记住。
通过这种方式,修行的意志就会显现出来。不然我们只是在僧众前献丑罢了。
一个护持佛法的人,没有所谓游玩的。这里呢,作务以及喝下午茶时,只有“叽里呱啦”
的高谈阔论。你们这样的行为,修行永远不会进步,心根本无法平静。你们要玩闹,大可去住城市寺院,那里不缺乏娱乐。
喜欢喧哗吵闹,干嘛还要来这里?这样使到森林导师的宗风没落。看看你们自己,我说得有错吗?吵闹声都传到我的茅篷那里,你们还想证涅槃?你们没有观照自己的心。是心知道、接收感官认识。身体的现实是它会死,会回归到四大:只是骨头留下。诚心发愿最为重要!
经行时你们的心跑去了哪里?观察然后反省:“这样想有好处吗?”没有好处,就不要让它说出来———如果你要在佛法中安住的话。一旦稳固地安住于法,你就好像成了富翁。那情况就像水向下流向我们,流入我们的池塘一样。所以,认真看待修行。
【一心奉献的季节】
开示:阿姜旦
2000年10月27日于汶呀瓦寺(节录)
今天下午大家聚集在此,安居圆满雨季也将结束,凉季很快就会到来了。自然界就这样转变,从雨季、凉季到热季,每一有情的生命都越来越短。不过,不管什么季节,让我们全部都献身于修行佛世尊的法与律。
所有的导师在修行的起步阶段都不会是轻松上路的,每一个都熬过来。所谓:“跌倒,爬起来;击倒,再斗争。”尽管被击倒,他们还是爬起来继续斗争。他们发坚定的愿,只要还剩一口气在就会拼尽全力奋斗。这样子修行使他们证涅槃的誓愿不动摇。
我们真要发愿修道,这条路走下去就会忆念佛陀或他的阿罗汉弟子,以他们为榜样。道心坚定的话,烦恼在心中生起时会知道。如果念住守护着心,当烦恼还有那些乱七八糟的情绪浮现时,我们怎么可能会看不到呢?
心受烦恼蒙蔽
我们总是散漫地让心经情绪牵着走,追随着虚妄和俗念,并因此而障碍定慧的修行。心受烦恼和不善心境的蒙蔽,使我们的观察不符合实相无常无我的本质。
烦恼这个课题存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佛陀教我们走戒、定和慧的道路———灭苦之道来消除烦恼。既然我们决心在佛陀伟大的传统下出家为僧,就要有决心不放逸。就如佛陀最后的遗教:“诸比丘!我今告汝等,诸行皆是坏灭之法,应自精进不放逸!”作为沙门,我们是否放逸呢?
依靠在家人供养四种资具,你们是不断地精进,在三摩地和般若中追寻快乐,还是大吃大喝,尽情睡觉,在打盹中追寻快乐?如果是后者,你的心怎么可能知法见法?
诚心诚意投入禅修
好好考虑这些。坚守你的誓愿。我们吃的,用的一切资具全都依靠在家人供养,所以,每一天、每一
行为举止,好好用功精进。我们的信心萌芽时,会诚心诚意地投入禅修,忆念佛陀为我们追随的向导,忆念法一律为我们的渡舟,忆念圣僧的修行为我们追随的足
迹,希望大家激发起信心勇猛精进———提起念住,入三摩地,最终证得般若。
精进是把心中烦恼焚尽的燃料。你们不想用功,是否以为睡觉能焚烧心中的烦恼?还是大吃一顿能办到?或者交际闲聊是焚化烦恼的关键?
在法与律的范畴内用功守戒,用功证入三摩地,用功以般若观察,以便把烦恼踢出我们的心———这些才是根本。
持续用功很重要
每一个人都稳定和持续地用功很重要,日复一日昼夜不断经行坐禅,设法用念住和般若把烦恼撩起的煽动性情绪熄灭。
用念一般若来观察一切,以便每一次烦恼从心中冒出来都能把它解除。我们的修行能持续不断,三摩地会生起来,有了三摩地念住就变得稳固,般若有稳固的念住协助,就能放下染污的心境,对一切的执取就能一点一滴地消除。
所以发奋战胜心中的烦恼!不要在袈裟下浪费时间和错失宝贵的机会,当日夜无情地流逝,你们却耽溺在纵欲中,白白浪费了出家的因缘。
即使安居已结束,我们不管时间季节的变更,还是继续修行,不退心。我已经说了够多让你们省思了,就到此为止。
【从黑暗到光明】
开示:隆波连(Luangpor Liam)
1996年9月12日于巴蓬寺(节录)
在修行中,我们必须不断提醒自己,每个人都必须像小孩那样起步,在开始的阶段我们不能像成人一
般。起初我们还未清净,还不断掉入染污的境界中。像还没有开花的莲花,生活在沼泽中,依赖泥泞作养料。我们也一样,生下来到这个世界,我们还很幼稚,没准
备好,也不圆满,我们是带着要与各种烦恼斗争的负担来到这世间的。苦乐、善恶、对错,在一个眼中仍然有尘埃的凡夫,经历这些很正常。
我们还未超越世间的局限抵达安全的彼岸,还在轮回流转中。所面对的各种状况中,有些是好的,也有些不好,要通过所有的起起落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事,它是个不断跌跌撞撞前进的过程,在成就之前这是必然的。
每一个人都有优点,在每一个人的内在,都有圆满和清净。肯定的,我们至少都拥有某些个性,在某方面会发挥对我们有用的影响力。我们应使之圆满完善。
安住于平静中
为了修行成为真正的自己,我们就只是让所有的情绪与感受生起。我们可以试着这样训练自己:坐就真正的坐在那儿,站就真正的在站,走路就真正的在走路,修到不管什么时候,任何姿势都如此,我们把这称作全然地觉知。
我们通过平静达到完整地存在,不是从耽溺欢乐有趣的经验中达到,完整的生命从平静心中来。在平静的境界中,我们能随着任何因缘而调整,适当地应对。在这种状况下,可以正确地看待事物,正确的理解,不必争辩各种生起的意见。
介入世间和人群时,那些聪明、通情达理和心境平和的人会赞叹我们。然而尽管他们赞叹,我们也不
会受落并因此而冲昏头脑。我们不会喜欢或不喜欢,赞叹就只是赞叹。我们会这样看待事情,不会愚蠢地去追求人家的赞叹,因为我们不想再步上奴隶之路了。只要
保持平静,就没有任何事物可以伤害我们。
世间法就无法主宰我们
即使是有人不怀好意埋怨、批评或谴责我们,我们仍然能做到平静不动。我们平静地面对境界,面对
那些我们不想要,不喜欢的心境,那么它们就无法对我们造成伤害或不利。有人批评我们,那就仅仅是批评罢了!最终它自己会消失,它有它自己的方式消失。这么
一来,世间法就无法主宰我们,因为我们的心中只有平静。
假使我们要走入红尘,参与围绕在周边的事物,我们能以利益大众的方式介入,而不会乖离正道或随波逐流。我们表现得像个随缘的人,表现得像个沙门,像个没有束缚的出爱人。我们就这样子修,能这样训练自己实在平静。我们就持续这平静。以这种模式参与世间就能圆融,心会宁静。
本书编辑简介
阿姜强达果(Ajahn Chandako)
◆1962年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他在卡尔顿学院念宗教比较学时开始对佛教有兴趣。
◆毕业后跟随日本禅师片桐大忍参禅。后来他到亚洲参加了6个月的密集观禅修行,从此发心献身命追求佛法。
◆1990年,他在阿姜查传承的国际丛林道场受比丘戒,在这里度过五个安居接受训练。
◆在泰国各地参学森林禅师多年之后,他游历西藏、尼泊尔和印度,并开始在美国、捷克以及澳洲教学。
◆目前是纽西兰解说森林道场的住持。
《相遇导师在森林———泰国森林僧传承的开示、著作及采访集》
英文编辑:阿姜强达果
中文编辑:捷平
中文审核:永觉法师
出版:传承出版社
http://www.nanyang.com.my/node/470522?tid=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