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道逆流疾病被认为是常见文明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其症状容易被人们忽略,以致患者胃如火烧,发现自己患上这种疾病时,已经到了必须长期服药控制的地步。
胃食道逆流 药物控制的疑惑
胃食道逆流疾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是一种慢性肠胃疾病。严重的胃食道逆流疾病需要长期以来药物控制,然而经常被用于长期治疗严重症状的药物,质子泵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简称PPI)的安全性一直备受质疑。上个月,一项关于质子泵制剂的研究终于证实了长期使用特定质子泵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患者捎
来好消息!
胃食道逆流疾病,简单来说,这种病症是因为胃酸倒流,高强酸的胃酸逆流而上,灼伤上消化道。若置之不理,长期下来可能造成上消化道发炎,进而引发严重肠胃疾病如糜烂性食道炎。
胃食道逆流疾病症状的症状包括,感觉胸骨部位灼热、胃酸倒流,感觉肚子酸酸,心灼热;尤其当躺下、弯腰时。有些患者也会出现咽食困难的症状。其他症状还包括:喉痛疼痛、声音沙哑、咳嗽、胸口疼痛,感觉喉咙有异物。
若胃食道逆流疾病被发现得早,患者可通过调整日常生活饮食习惯,让病情得到舒缓。可惜胃食道逆流疾病的症状经常被忽略,以致患者在发现自己患上这种疾病时,往往已经到了需要服药控制的地步,再严重则需要动手术。目前,治疗方法仍以服用药物控制病情为主。
基本治疗药物
治疗胃食道逆流疾病的药物基本可分为四大类:制酸剂、胃肠蠕动剂、第二型组织胺拮抗剂(H2-blocker)和质子泵制剂。药物的作用主要减轻症状,并无法根治。治疗症状的方法分为两大类:降低胃内的酸度;及降低胃液逆流回食道的机会。
制酸剂经常用于治疗症状轻的患者,作为临时缓解症状用。这种药物可造成过度抑制胃酸后产生的胃酸分泌反弹,不宜长期使用。
胃肠蠕动剂用于促进食道蠕动,将食物尽快的送到小肠,减少因食物停留在胃里的压力增加产生逆流症状。
第二型组织胺拮抗剂用于减少胃酸分泌,适用于中度患者,但它不能控制因进食而引起的胃酸分泌。
同是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质子泵制剂则是用于治疗症状严重的患者。
质子泵制剂是目前治疗胃食道逆流疾病最先进的一类药物,也被证实比其他药物更有效于长期治疗这项病症,可高效快速抑制胃酸分泌和清除幽门螺旋杆菌达到快速治愈效果。它也可用于治疗肠胃溃烂、混合型非胰岛细胞分泌腺瘤。
质子泵制剂常有副作用
早期研究显示的副作用只是全面性概括质子泵制剂, 目前的研究开启了不同药质有不同作用, 服用不一定产生副作用。
由于慢性胃肠疾病的患病率在亚洲,乃至全球都有偏高的趋势,因此医学开始关注起长期服用质子泵制剂所带来的副作用。
质子泵制剂常见的副作用是头痛、肚泻、便秘、腹痛、反胃恶心、出疹子、骨质疏松性骨折、肠胃感染、肺炎、与氯吡格雷(clopidogrel)的药物相互作用。
在2006年的一项研究显示,50岁以上患者服用高剂量质子泵制剂一年,其髋骨骨折的几率比常人高出2.6倍。另外也有些研究显示长期服用质子泵制剂可导致患者体内镁水平降低、导致胃癌等问题。
另外,质子泵制剂与常见心脏药物氯吡格雷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也是医学界关注的课题。氯吡格雷是一种用以预防心脏病发或中风等血管栓塞问题的抗血小板药物。有研究显示,特定质子泵制剂可抑制氯吡格雷的作用,所以有可能导致心血管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
质子泵制剂是治疗胃食道逆流疾病的重大发明,可惜它存在危险,导致医生和患者对他喊怕怕!因此,关于质子泵制剂的争议在十几年来不曾间断。
但是,随着制药技术日愈发达,今日的研究显示,不一定服用了质子泵制剂都有副作用。
安全的治疗药物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医学系荣誉退休教授大卫皮伍拉(Prof.David A Peura)在亚洲区肠胃峰会上提出,医生不可忽略质子泵制剂与氯吡格雷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因为很多患者都同时服用这两种药物。
“了解特定质子泵制剂和氯吡格雷之间的副作用是否属于药物相互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更好治疗慢性疾病患者,我们应该找出能提供给服食两种药物的更好方案。”
大卫皮伍拉非常活跃于临床肠胃科研究,包括胃食道逆流疾病。他指出,质子泵制剂是一种同类型抑制胃酸分泌的统称,因此并不是每一种质子泵制剂的治疗和副作用都相同。
并不能因为某些研究指质子泵制剂可与氯吡格雷发生相互作用而否定这种药物在治疗胃食道逆流疾病上的贡献。相反地,我们应该确认何种质子泵制剂才是最安全的治疗。
四种安全选择
一项关于质子泵制剂的全新研究发现,属于质子泵制剂的兰索拉唑(Iansoprazole)和右兰索拉唑缓释(dexlansoprazole),是接受心脏和尾部疾病治疗的病患更安全的选择。
这项研究调查了四种常见质子泵制剂:兰索拉唑、右兰索拉唑缓释、艾美拉唑(esomeprazole)、奥美拉唑(omeprazole)及氯吡格雷的相互作用。
研究发现,在服用氯吡格雷时,同时服用右兰索拉唑缓释和兰索拉唑,所产生的负面药物相互作用相对较低,这表示这两种质子泵制剂对必须同时服用氯吡格雷和质子泵制剂的病患来说,安全性更高。
该项研究显示,在影响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活动方面,艾美拉唑和奥美拉唑分别降低血小板活动达22.5%及19.2%,但当使用右兰索拉唑缓释和兰索拉唑时,氯吡格雷仅让抗血小板活动个别减少了7.2%及0.2%。
这项研究显示并非所有的质子泵制剂都能对氯吡格雷产生同样程度的影响。大卫皮伍拉认为,这些重大的发现将可协助医生治疗同时患有胃食道逆流疾病和心脏疾病的患者时,更谨慎选择药物及给患者病情更好的管理。
没有增加患癌风险
这项重大的国际研究,也针对患有慢性胃酸相关疾病的患者所投报的病例个案,对泮托拉唑(pantoprazole,一种常见的质子泵制剂)的长期使用效果进行了调查。
研究涉及142名持续服用泮托拉唑超过15年的成人。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在服用药物12周后,疾病获得高达95.8%的治愈率,而且并没有增加他们患上胃癌的风险。
这项临床研究历时15年,也是至今历时最久,关于质子泵制剂的研究。
德国汉诺威医药大学胃肠及肝脏科部门首席研究院布鲁尼尔(Prof G Brunner)教授指出,该项研究证实泮托拉唑有效地控制胃酸的产生,并可在不产生副作用下,能长期治疗消化道溃疡疾病。
“针对泮托拉唑的疑惑终于被解答,此项重大研究所中得出的安全数据,让医生更确定质子泵制剂可安全地长期治疗严重的胃食道逆流疾病和胃肠疾病了。”
质子泵制剂可说是控制和管理慢性胃酸相关胃肠疾病的转捩点,它可抑制人体内用以分泌胃酸的酶(生产胃酸的胃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
亚洲胃食道逆流疾病
肠胃病对亚洲人而言并不陌生,但许多亚洲人并未曾听闻胃食道逆流疾病。在亚洲区肠胃媒体峰会上,专家们呼吁人们重视胃食道逆流疾病所衍生的问题以及其他与胃酸相关的胃肠疾病。
马尼拉圣托马斯大学医院内科及胃肠科医生丹尼斯倪(Denis C.Ngo)透露,亚洲肠胃病的患病率和严重性有上升的趋势,成为亚洲人的新兴疾病。
“胃食道逆流疾病、消化性溃疡和胃灼热等的慢性胃肠疾病,在病例数量和严重性都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台湾病发病率最高
如今,在亚洲,每周出现胃灼热和/或胃酸倒流的症状的人占了亚洲人口的2.5%至4.8%。在所有亚洲国家中,胃食道逆流疾病患病率皆有偏高的趋势。最多胃食道逆流疾病发病率在前3名分别是台湾(12.4%)、中国(17%)和香港(29.8%)。
丹尼斯倪指出,亚洲各地饮食习惯的改变、痴肥人数增加和现代高压生活,无疑是造成亚洲肠胃病患病率提升的导因。另外,专家也相信基因本质是患病原因之一。
亚洲人的饮食习惯从以前的碳水化合物为主,转变成以高蛋白质和脂肪为主,尤其严重的是以来快餐过活的现代人。超重及痴肥人士患上胃食道逆流疾病的几率也比常人更高。
大马发病率上升
在大马,胃食道逆流疾病的发病率在十年内从2.0%升至8.4%。与胃食道逆流疾病息息相关的疾病,逆流食道炎(Refluxesophagitis)的发病率从1991年至1992年只有2.7%,上升到2000年至2001年的9.0%,情况令人担忧。
其他亚洲国家的肠胃疾病发病率也同样出现攀升的情况。在菲律宾,由胃食道逆流疾病引起的糜烂性食道炎的患病率在6年间,从2.9%提高至6.3%。在台湾,食道炎患病率在七年内,超越倍速成长,从5%激增至12.6%。
调查也显示,在中国、日本、韩国和台湾,症状性胃食道逆流疾病的患病率从2005年的5.2%攀升至2010年的8.5%。
丹尼斯倪医生指出,除了胃灼热的症状,胃食道逆流疾病和其他胃肠疾病也会引发吞咽困难、活力不足、睡眠干扰、关节炎或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的健康问题。
这些疾病如此严重,病患不但需要获得对胃肠疾病的迅速舒缓,还需要用质子泵抑制剂进行更持久的控制。有鉴于特定质子泵抑制剂有不同的长期反应,他也呼吁,医生和患者应该在选用质子泵抑制剂上更谨慎。
http://www.nanyang.com.my/node/470274?tid=493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