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0日星期一

國家心臟中心引進新技術‧通波仔血管手術風險降低

(吉隆坡8日訊)國家心臟中心(IJN)成為東盟第一及全球第四個引進治療冠狀動脈分叉 病變(Coronary Bifurcation Lesions)新穎技術的國家,這個名為自動擴張分岔塗藥血管支架(Self-Expanding Bifurcation Drug-Eluting Stent)的新技術,也彌補了目前技術上的缺點。 國家心臟中心從12月5日至今,已實用了6次這項技術。
國家心臟中心首席執行員丹斯里諾巴雅在該項新技術的推介禮上指出,疏通血管手術上所使用的金屬支架,讓血管存有10至30%機率再度變狹窄;不過,這項新的技術卻能把血管再度變狹窄的風險降至2.3至6.7%。
“之前醫學上所使用的支架是由金屬製成,不過後來發現細胞在支架內生長後,會導致血管再度變狹窄,因此經過研究後,目前新推出的塗藥血管支架就能降低細胞在支架內生長的機率。”
她指出,根據資料顯示,於2010年完成的2千893宗心血管氣囊疏通手術(PCI,俗稱通波仔)中,分叉病變(大於2毫米的分支血管)佔了其中的18%;疏通分支血管是一項複雜的程序,因為醫生在疏通分支血管之前,必須先疏通主要血管。
“如果阻塞的分支血管與主要血管的角度呈90度的話,那就可把兩支支架疊在一起,呈現90度,但同時必須確保兩支支架之間沒有空隙,我們會依據血管的大小來決定所用支架的大小,但不是大多數的分叉病變都是90度。”
“因此當血管之間不是呈90度的話,支架之間就會容易出現空隙,而細胞會在支架內生長,所以現在推出的新技術就是把支架‘放進一點’,這樣就會增強支架的支撐力(stent struts),減低殘缺部份(deformity/ies)。”
她補充,醫生會在手術中同時使用兩個氣球,主要血管及分支血管各一個,然後再同時將兩個氣球膨脹,俗稱這項技術為“氣球親吻”(Kissing Baloon),也就是當兩個氣球在血管內膨脹後會碰觸到彼此。
塗藥血管支架
自動被血管壁吸收
另一方面,心臟專科主任兼心臟內科顧問拿督羅斯里醫生指出,塗藥血管支架會在6至9個月期間自動被血管壁吸收。
此外,諾巴雅也提及,根據衛生部旗下醫院於2010年的數據顯示,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佔了所有疾病死亡率的25.35%;而在多項心血管疾病中,其中以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為主要死因。
“冠狀動脈性心臟病是第一殺手,會造成突然死亡,或造成患者殘疾或必須依賴他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