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及腸胃肝膽胰專科醫生丘長富接受《星洲日報》電訪時表示,簡單來說,急性腸胃炎是“吃”進去的,患者會出現腹瀉、嘔吐、發燒的症狀,一般上能在1個星期內自行痊愈。不過,若症狀超過1至3個星期就屬不正常,必須儘速就醫。
5歲前易受“輪狀病毒”感染
他說,腹瀉與嘔吐所引發的脫水現象,是急性胃腸炎的一種併發症,患者需維持水份、電解質平衡,並儘量少量多餐。這一方面,嬰兒若嚴重腹瀉,較容易出現脫水現象,需特別關注。
他表示,急性腸胃炎的導因有多種。以霹靂近期數以千人感染的急性腸胃炎為例,該急性腸胃炎由”輪狀病毒“(Rotavirus)所導致。
他說,“輪狀病毒”一般對成人不會構成太大的問題,但對孩童的傷害較大,5歲以前容易受“輪狀病毒”感染。
因此,家長若發現孩童出現腹瀉的情況,儘量避免讓孩子接觸其他孩童。
他說,年幼的孩童可注射疫苗,防範引發急性腸胃炎的輪狀病毒。另一方面,孕婦若患上急性腸胃炎,理論上是不會對胎兒構成影響。
另外,他表示,老年人若出現嚴重腹瀉、疼痛不堪,且糞便帶黏液或血,則需儘速就醫。
黃宣同:飲用經煮沸食水勤洗手
執業醫生黃宣同接受《星洲日報》電訪時表示,導致急性腸胃炎的病菌,一般上不會通過空氣傳播,而是通過患者的嘔吐物、排泄物等傳染。
舉例來說,患者在嘔吐後,身旁的人不小心接觸到他的嘔吐物,過後沒洗手拿東西來吃,則有可能感染到急性腸胃炎的病菌。
提到防範方式,他勸請民眾保持環境衛生、吃煮熟的食物、飲用事先煮沸的食水,也必須勤洗手。
此外,為人父母者,儘量避免將嬰兒帶到人潮擁擠的地方,以防萬一。
他也說,近期並沒有出現特別多的急性腸胃炎病患到其診所接受治療。
林文賢:天氣變化不夠睡也會致病
中華慈善中醫院會長林文賢受訪時表示,“病從口入”是急性腸胃炎的導因。此外,天氣變幻莫測、睡眠不足、抵抗力降低也容易導致急性腸胃炎的發生。
他勸告民眾勿吃未煮熟的食物,尤其是在吃火鍋時,勿同一時間夾生食物入鍋,又從鍋內把熟食撈起,這樣容易將生食物中的細菌帶入口中。
他提醒民眾應多加留意食品的有效期,避免吃下逾期的食品。
冰箱也應定期清理
此外,冰箱也應該定期清理,將熟食與生食分開,避免成為滋生細菌的地方。
他也說,近期天氣時晴時雨,容易造成細菌滋生,影響個人的抵抗力;若睡眠不足,抵抗力降低,更容易受病菌感染。
他說,常出現同一伙人吃同樣的食物,但卻不是每個人都患上急性腸胃炎,這是因為每個人的抵抗力有別的關係。
病況嚴重將施針灸
另一方面,他表示,急性腸胃炎的症狀是腹瀉及嘔吐,若情況嚴重的話,患者會出現發燒、忽冷忽熱的症狀。在醫治方面,中醫會對症下藥,給予患者藥粉、藥水之類的;若情況嚴重,中醫也會為患者針灸,調理患者的抵抗力。资讯来源
http://mykampung.sinchew.com.my/node/179252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