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与诊断
慢性肾脏病的症状包括:
浮肿
蛋白尿、血尿
高血压、贫血、营养不良、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
对慢性肾脏病的早期诊断,可以通过血液、尿液分析等医疗检测手段,对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尿素氮肌酐比(BUN/肌酐)、肾丝球过滤率等生物化学指标定量分析获得。医学成像(超声检查、X射线断层成像、核磁共振成像等)、活体组织切片等手段,有助于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具体病因作进一步的了解。
病情分期
根据GFR(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肾丝球过滤率)指标对慢性肾脏病情的划分:
第1期。 肾功能正常,微量蛋白尿,GFR:≧90 mL/min/1.73 m2
第2期。 轻度慢性肾衰竭,GFR:60 - 89 mL/min/1.73 m2
第3期。 中度慢性肾衰竭,GFR:30 - 59 mL/min/1.73 m2
第4期。 重度慢性肾衰竭,GFR:15 - 29 mL/min/1.73 m2
第5期。 末期肾臟病变,GFR:<15 mL/min/1.73 m2
病因
已知导致或加重慢性肾病的相关病因包括:
* 糖尿病
* 高血压
* 多囊性肾病变
* 血管炎
* 肾丝球肾炎
* 肾结石
* 前列腺增生、膀胱病变、其他泌尿系统疾病等
* 感冒
治疗
慢性肾脏病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阻止病情向肾衰竭末期发展。治疗原则是尽量针对病因、病状对症下药,采取综合措施,并控制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贫血、感染等并发症。
药物治疗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不但能降低血压,而且可减少尿蛋白及延缓肾损害进展、减缓GFR(肾丝球过滤率)及肾功能的降低。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又译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断剂):除具心血管保护作用外,还有良好的肾脏保护作用,且该作用独立于降压作用之外,可延缓糖尿病肾病和非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紅血球生成激素:用于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贫血症状。
活性维生素D3(Cholecalciferol):被认为具有减少患者尿蛋白的作用。
适量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药物:用以在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功能降低情况下防治病菌侵入、感染。
末期肾病治疗
人工透析
肾移植
饮食、营养调节
患者每日进食的盐、水等用量需要控制。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不但能降低血压,而且可减少尿蛋白及延缓肾损害进展、减缓GFR(肾丝球过滤率)及肾功能的降低。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又译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断剂):除具心血管保护作用外,还有良好的肾脏保护作用,且该作用独立于降压作用之外,可延缓糖尿病肾病和非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紅血球生成激素:用于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贫血症状。
活性维生素D3(Cholecalciferol):被认为具有减少患者尿蛋白的作用。
适量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药物:用以在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功能降低情况下防治病菌侵入、感染。
末期肾病治疗
人工透析
肾移植
饮食、营养调节
患者每日进食的盐、水等用量需要控制。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